新闻资讯

禁用“零添加”,让噱头失去市场

3 月 27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 50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 9 项标准修改单,针对此前容易误导公众的 " 零添加 " 标签,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后,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 " 不添加 "" 零添加 " 等用语。

这些标准主要聚焦民生关切和产业发展需求,标准之间相互衔接,协同管控食品安全风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十分引人关注和期待。

" 不添加 "" 零添加 " 是消费者耳熟能详、司空见惯的广告用语,也被频频列入食品标签之中,由此带动的注意力和购买力不可小觑。然而,此种用语并不准确,甚至带有误导性。有关专家指出,有的饮料标签上写了 " 不添加蔗糖 ",绝不等于产品中不含有糖,这种说法容易误导公众。

" 零添加 " 制造的幻象和误区,坑了消费者,也让食品添加剂背上黑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多次发声,批评这种现象,提出 "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 "。

2020 年 7 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 《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 10 种食品标识不得标注的内容,包括 " 不添加 "" 零添加 " 等。

然而,面对批评和新要求,一些厂商不为所动,依然热衷于玩弄 " 不添加 "" 零添加 " 的噱头,媒体报道也聚焦过食品 " 零添加 " 标注泛滥的现象。近日," 千和 0" 酱油陷入商标争议,也让人看到了一些厂家暗蹭 " 零添加 " 热点的意识。

明明没有科学依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一些厂商何以乐此不疲、争分夺秒地推动 " 零添加 " 话术营销呢?

这主要是因为这样的另类宣传,可以为厂商带来不菲的利润。2023 年 6 月,新华网报道,《中国消费者食品添加剂认知调查》显示,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存在四大误解,其中,有 62% 的消费者认为 " 长期大量摄入食品添加剂有害健康 "。在贬低食品添加剂、盲目追求 " 零添加 "" 纯自然 " 的风气中,厂商既能通过售卖 " 不添加 "" 零添加 " 食品大赚一笔,还能获得不少消费者的好感,当然 " 欲罢不能 " 了。

食品添加剂必须规范使用,在这个问题上,既不能走所谓 " 不添加 "" 零添加 " 的极端,也不能走信奉 " 科技与狠活 "、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极端。

在更新国家标准,对 " 不添加 "" 零添加 " 说 " 不 " 的同时,加强监管,遏制食品添加剂滥用现象,保护消费者身心健康,成为 *** 部门必须负起的责任。2024 年 10 月,上海浦东市场监管局披露过两起超范围使用、超 *** 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案例。此类 " 亮剑 " 行动,多多益善。

作为消费者,也当加强知识储备,清醒认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使用问题,拒绝被谬论带歪。只有这样," 不添加 "" 零添加 " 才会真正失去生存土壤。

现代快报 / 现代 + 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 国泰航空:2月载客量同比增加14.3%
  • 东部战区位台岛北部、南部及以东海域开展多科目演练
  • SU7高速碰撞起火致3人死亡 小米公司公布行车数据摘要
  • 中航科工:中航机载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10.41亿元 同比下降44.83%
  • 缅甸华人:这里就像被世界屏蔽了,孤立无援,情况比想象的还要差
  • 汇金科技收警示函 受损股民可索赔
  • 野村:升时代电气目标价至38港元 升评级至“买入”
  • 德国财长警告美国和德国经济都将受到关税打击
  • 安徽江巷灌区工程开工,将提高江淮分水岭地区粮食产量
  • 中国民生银行重庆九龙园区支行被罚0.5万元:违反流通人民币管理规定
  • 分析师:市场面临的风险是关税不确定性持续存在
  • 招行A、H股价双双大跌超5%,发生了什么?
  • 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开幕,发布乡村振兴的怒江探索与实践
  • 李嘉诚卖港口陷入两难,四家公司市值蒸发超过781亿港元
  • 展示最新一线公益实践经验,第二届社会组织创新大比武正式启幕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