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体育老师《自然》发文引争议,媒体评论:别让“顶刊”变政绩

3月27日晚间,中国科学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刊文《体育老师<自然>发文实现“零的突破”?别让“顶刊”变政绩!》,对海南师范大学”顶刊发文“一事进行了点评。

体育老师《自然》发文引争议,媒体评论:别让“顶刊”变政绩
(图侵删)

此前的3月18日,海南师范大学刘昊禹博士,在《自然》(Nature)杂志发布《Global cooperation is crucial for DeepSeek and broader AI research》(全球合作对DeepSeek和更广泛的人工智能研究至关重要)。

海南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在推文中表示,该成果实现了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科在《Nature》正刊发文“零的突破”,为体育学科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有眼尖的网友很快看出不对劲——这篇所谓《自然》(Nature)“通讯文章”实则是一篇“豆腐块”评论,全文不到200个英文单词,根本不是体育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原来,文章刊发在《自然》“Correspondence”专栏,类似“读者来信”栏目,主要刊登与公共和政治利益相关的热点议题评论,篇幅短小且很少经过同行评议。

据海南师范大学足球学院官网介绍,刘昊禹本硕博均就读于首都体育学院,教育学博士,2024年9月入职海南师范大学,担任足球学院专任教师,讲师。他曾参与多项省级社科课题研究,发表4篇关于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

3月26日,海南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删除了此前的推文,并于当日12点重新发布。新文章去掉了 “引进的青年高层次人才”“以之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 以及 “零的突破” 等内容。

中国科学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文章认为,不可否认,在“顶刊”上发表“豆腐块”文章本身并非坏事。“顶刊”之所以“顶”,与其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和严格的审稿流程有关。若能在“顶刊”发表得到同行高度认可的学术论文,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作者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即便是简短的“豆腐块”文章,也能让作者的观点被更多人关注。

然而,学校将其包装为“体育学科‘零的突破’”的行为实在令人费解。如果说管理者是外行,不了解学术期刊的文章类型,没读过《自然》杂志,那么他们为何要公开为教职工树立发“顶刊”的标杆?如果说管理者明知该文章是“读者来信”,却有意将其夸大为学术论文,那么学校又为何宁愿公开作假也要博取名声?

其实,此类事件并非个案。去年,另一所地方高校的教师在《自然》发表“豆腐块”文章后,也被学校公开评价为“创造了校史”,该教师和学校同样陷入舆论风波。尽管此类事件令人费解,但至少可以看出,在这些高校管理者的眼中,发“顶刊”俨然已成为往脸上贴金的政绩。

中国科学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文章指出,一些高校为引导教职工发“顶刊”,将“顶刊”文章的发表数量作为衡量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尺,发一篇“顶刊”便许以高额奖金和丰厚待遇,鼓励教职工深入钻研“顶刊”喜好,并想方设法“挖”可以靠以往科研资源发“顶刊”的人才来校工作,仿佛只要学校能在“顶刊”上留名,就算是“实现‘零的突破’”。

事实上,无论是个人还是高校的发展,绝非仅靠一篇顶刊文章就能改写。过度神化“顶刊”,会让评价体系陷入片面与失衡,这也是国家层面陆续出台“破四唯”“破五唯”系列文件并采取专项行动的大背景。如果让这股歪风邪气蔓延,学术竞争将不再是基于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比拼,而是演变成追名逐利、沉迷“顶刊攻略”的疯狂竞赛。

对“顶刊”的迷信,源于高校管理者自身的不自信,他们试图用发表“顶刊”证明高校发展的成功。因此,打破“顶刊”光环,归根结底需要高校及其管理者找准定位、重拾自信,为教职工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以地方师范类院校为例,在一些高校努力进入“双一流”的氛围影响下,其难免产生浮躁心态。而作为高校,其更重要的职责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传承师德师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服务地方教育与社会发展。如果教职工能够在这些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就已经能够代表高校自身发展的成功,不发“顶刊”又如何?

对于海南师范大学官微删文后重发一事,中国科学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文章表示,无论这种做法是迫于舆论压力,还是出于自身反思,我们都希望有一天高校能破除固有思维里的“顶刊”迷信,回归实事求是的理性与审慎,重拾大学本该有的理想。

  • 方正富邦基金经理乔培涛:中美关税升级 A股二季度发力点在哪?
  • 上海市市管干部任职前公示:肖文高拟任地区党委书记
  • 广西藤县金鸡镇通报“8岁男童失联多日”:搜寻工作仍在进行
  • 新希望:缅甸4家公司已逐步复产
  • 韩国执政党:虚心接受法院决定,甘愿接受国民批评和指责
  • 收评:港股恒指涨0.68% 恒生科指涨2.64% 中国中免涨逾23%
  • 中短途出行人群增多,全国铁路今日预计发送旅客1355万人次
  • 丈夫55万买自家股票,12天亏4万:正海磁材监事因短线交易被出具警示函
  • 德国专家:欧洲电动车价格没有竞争力,欢迎中国车企参与竞争
  • 化工板块随市回调,化工ETF(516020)收跌1.27%!政策暖风频吹,布局窗口或至?
  • 麦格纳中国区总裁吴珍:通过驾驶员监测系统降低汽车事故发生率
  • 菲律宾别以为得到F-16就能玩火!看郭嘉昆连发三问!
  • 总投资收益率均超5%!五大上市险企业绩高增背后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 华为:2024年研发投入达1797亿 近十年累计研发费用超12490亿
  • SpaceX和ULA预计将在五角大楼关键发射项目中获得数十亿美元的合同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