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人民锐评:打着“零添加”旗号的营销噱头是时候退场了

3月27日,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后,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产品“不添加”“零添加”等误导性宣传备受质疑。比如:有的商家推出“无糖”饮料,只是不含葡萄糖、蔗糖等添加糖,而是添加甜味剂作为“代糖”;“壹号土猪”中的“壹号土”竟然也是商标……此类玩弄文字游戏的营销套路,引发诸多消费者不满。

“零添加”大行其道,大肆“收割”消费者,表面看是消费者不明真相会错了意,而实际上则更像是相关企业的“精准”营销。正如有报道所称,很多食品企业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利用“不添加”“零添加”等噱头售卖。

相关部门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标准修改单,既回应了舆论关切,也传递出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以标准升级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新规直击“不添加”“零添加”等误导性宣传,“倒逼”食品生产企业不能再虚假宣传,不能再热衷于模糊表述。如果还要继续利用消费者的认知“偏差”进行营销,终将付出代价。

预包装食品应标示营养标签,且内容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这本是法律的刚性规定,但要防止此类产品宣传再误导蒙蔽消费者,让“纸上标准”化作“盘中安全”,仍需多方协同发力。相关部门要强化全链条监管合力,坚决遏制误导宣传以及商标不规范使用等问题,迅速查处以正视听。对于企业来说,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规范营销,诚信经营,少一些不负责任的商业噱头。对于消费者而言,也要擦亮双眼,保持定力,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掌握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食品标签信息,不要被五花八门的概念炒作所迷惑。

健康食品不是“标榜”出来的。当高标准与严监管形成合力,“不添加”“零添加”将无法成为混淆视听的营销噱头。当企业诚信经营、遵守标准成为一种自觉,消费者才能真正“吃得明白、吃得安心”。

  • 欧盟官员:将推迟对美国关税的报复,为谈判争取时间
  • 乘客想开空调,司机说没付空调费?乘客:把我干懵了
  • 连线|震后48小时,缅甸华人:断水断电医院瘫痪,担心传染病暴发
  • 欧股延续跌势 泛欧斯托克600指数跌1.7%
  • 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和忠华接受审查调查
  • 奥迪将在德国大裁员,涉及约7500人
  • 泽连斯基:特朗普对扎波罗热核电站“感兴趣”,乌克兰无意转让
  • 斯特菲尔德下调 ServiceNow 目标股价
  • 盘踞烂尾楼灌装假洋酒:一制售假酒团伙被查,涉案三千余万元
  • 自己举报自己?男子装摄像头向媒体爆料,敲诈酒店8000元
  • “保价争量”之下,中国国航去年减亏超七成、客运收益承压
  • “85”后女儿接班首年巨亏79亿!投资者提问天齐锂业创始人:接棒是否满意?
  • 重庆丰都,千年“鬼城”是如何炼成的?
  • 贵州医学类高校反腐连下数城,多名医学专家落马
  • 花旗:法国国债受勒庞事件影响 但与其他国债的差距或暂时不会进一步扩大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