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加入中信集团以来未出现一笔不良,中信金融资产:未来将面对7个万亿级不良资产处置市场

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大家都看到了中信金融资产(02700.HK)三年来发生的变化,回想过去的三年,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管理团队于无路处开辟新路,于不可能中实现新的可能的坎坷过程。”3月29日,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融资产”)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正均在业绩发布会上感慨。

3月28日,中信金融资产在港交所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中信金融资产全年实现收入总额1127.6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0%,实现归母净利润96.18亿元,是上年的5.4倍。年末资产总额9843.2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2.25亿元,平均股权回报率跃升14.8个百分点至18.4%,基本每股收益0.11元。

加入中信集团以来未出现一笔不良

刘正均回忆称,刚刚接手公司时,经营业绩大幅下滑,风险资产亟待出清,队伍状况也需要改善。面对这样的情况,公司主要做了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整改、严规矩,重塑政治生态,把巡视和审计指出的问题,监管提出的意见全部纳入公司整改内容,制定具体举措。为了吸取过去公司盲目扩张、激进发展的教训,对抵押物、利息罚息、违约金减免、资产包业务、投后管理等环节做了一系列专项排查,对过去造成损失的项目全面复盘,找出原因,纳入制度建设,嵌入流程管理。

二是定战略,明方向,找准共同定位,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把握发展机遇。聚焦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实体企业的纾困,问题资产的盘活以及地方 *** 债务化解等工作。

三是摸家底,推进存量风险化解,三年来,累计压降风险敞口超过3000亿元,其中仅现金清收近800亿元。“自加入中信集团以来,累计新增投放3726亿元,目前没有出现一笔不良。”

四是促协同,强主业。依托中信集团产融并举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通过集团协同化解风险的模式,2022年以来累计化解风险820亿元。

五是推改革,选人才。公司总部23个部门精简至21个,前台5个部门增加到8个,总部人员精简23%,非金融子公司由10家整合为6家,附属机构相对高峰时清理867家。另外,通过遴选人才,一批80后干部进入管理班子。

房企纾困,保证商品房按期交付6.6万套

目前,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地方 *** 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仍较为突出,加之信托风险继续暴露和个贷不良市场供给充足,为AMC不良资产收购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信金融资产副总裁陈鹏军表示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一是丰富问题企业化解脱困模式。综合运用债务重组、破产重整、并购重组、产业整合等金融加产业、债权加股权、重整投资等手段,设计个性化救助方案,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二是打通存量资产盘活全周期服务。从方案的咨询、资产整理到盘活重整,2024年投放资金超过300亿,有效支持了企业优化资产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三是打造地产协同纾困模式。中信金融资产与信托、房地产等兄弟单位在逆周期调节、资产隔离和建筑设计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和特长,形成风险处置合力。

以“保交房”为例。截至2025年2月底,中信金融资产通过房企纾困保证商品房按期交付6.6万套;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2.17亿元;带动货值约2,241.81亿元项目实现复工复产。

谈新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影响

2024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

中信金融资产总裁李子民谈到新规影响时表示,《办法》出台拓宽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的收购范围,允许收购银行重组类资产。并且这个范围从五级分类的后三类延伸到了关注类,有效实现了市场扩容。还规范了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处置的程序,细化了收购管理处置的全流程标准。在手段和工具上,允许通过追加投资,人力、智力输出等方式来助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风险出清。此外,监管部门还正在研究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等其他制度,通过制度的设计,为未来不良资产管理业务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结合公司具体实践来看,当前银行金融机构总资产已经突破400万亿元,不良资产吐故纳新的需求旺盛,对AMC而言,未来将面对7个万亿级不良资产处置市场。”

一是,全国银行不良贷款处置规模已经连续四年超过3万亿元,关注类贷款规模连续十个季度上升,规模超过4.8万亿元。

二是,非银不良规模在快速增加,各类机构不良合计超过万亿,表外不良尤为集中。多家高风险信托公司不良率超过10%。

三是,破产重整市场的不断扩容。近五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结办理破产案件涉及的债权6.3万亿。

第四,国企布局调整机遇的集中涌现,两非两资剥离清退过程中,万亿级的低效资产亟待重组盘活。

第五,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规模高企,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存在着因市场波动引发强制平仓的风险。

第六,房地产行业纾困需求迫切,落实保交楼、保稳定、保民生,助力房地产企业的化险脱困还需要有更多的努。

第七,地方平台债务的化解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平台债务规模仍然偏高,负担也仍然偏重。

  • 欧菲光扣非净利连亏五年,欧菲光能否兑现今年盈利目标?
  • 为什么Loro Piana上海大展是其最系统的一次形象输出?
  • 特朗普表示他现在不会实施石油制裁
  • 成都新地王诞生,土拍楼面成交价突破3万元/平米
  • 光启科学获Freedom Bless Limited增持约1.79亿股 每股作价为1.6483港元
  • 美国银行股延续跌势 经济忧虑升温
  • 上海清算所拓展信用违约互换中央对手清算范围
  • 小米SU7安徽高速事故中,4个关键问题
  • 连线丨曼德勒华人讲述地震经历:整个楼都在晃,没法打电话可用微信联系
  • 英伟达支持的AI公司CoreWeave上市首日破发 分析师称增长或不可持续
  • 奇瑞汽车尹同跃:汽车行业变革是场马拉松,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技术创新
  • 智加科技CEO容力:重卡的自动驾驶能带来10倍安全度
  • 打新早报|特斯拉产业链浙江华远、半导体概念胜科纳米今日申购
  • 富邦科技:公司高度重视与投资者的价值传递工作
  • 36家门店一年卖了85亿,老铺黄金:以后这样的店要关掉!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