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2025普利兹克奖得主刘家琨:设计这个事,是一个人品格和心态的表现

界面新闻记者 | 姜妍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时隔13年,又一位中国建筑师获得了世界建筑领域的更高荣誉——普利兹克奖。昨日晚,该奖项宣布2025年的获奖者为建筑师刘家琨,首位获得该殊荣的中国建筑师则是2012年的获奖者王澍。

从业中的回顾和反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位获奖者有其共性。建筑策展人阮庆岳2022年接受《之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提及,中国大陆的建筑师近年来很多人在努力与世界同步,想要被世界认可。但是也有人在做回顾和反省,令他尊敬。他当时提到的两个建筑师就是杭州的王澍和成都的刘家琨。

阮庆岳认为,刘家琨的作品里有因地制宜的特点,比如他在成都的乡下盖混凝土的房子,会让当地工人用钉模板来灌混凝土。工人们砌砖的技术很好,但是去钉模板就做得乱七八糟。刘家琨想出了一个 *** ,“他叫他们砌一道砖,然后用这砖墙当根基在旁边搭出一个木模板,有砖墙依靠,搭木板就很容易了,等木板搭好,再把混凝土灌下去。”阮庆岳说这个做法就是因地制宜,结合了在地的知识跟传统盖房子的能力,做出了一个现代性的作品。

刘家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个事情让阮庆岳印象深刻,因为刘家琨很清楚自己在什么状态,在什么社会,在什么文化里头。王澍的作品里也有同样的属性,这些最后都变成了一种很独特的文化特征以及独特的美学。

“有时候舍弃反而代表了自信”

阮庆岳提及的刘家琨的这种建筑美学是一以贯之的。十年前,刘家锟参加了韩国建筑设计师承孝相《贫者之美》一书在重庆举办的新书发布会。在这场活动里,他提到,设计这个事,是一个人品格和心态的表现。

发布会现场有许多设计领域的从业者,刘家琨指出了设计圈的一个问题——大家为了证明自己很“新”,还很能搞造型,总是喜欢这里弄一下,那里斜一下。“在这种状态下,你应该问问自己,你非要这么弯一下的时候,你自己在想什么?你的欲望是什么?”他说,这样做的有些人是怕别人说自己不会,有些人是想取悦别人,他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想一想自己设想的通过作品想要对话的对象是谁,是和自己还是和建筑学的真理,这样的探讨他认为很重要。

《贫者之美》发布会,刘家琨(左)承孝相(右)

当时刘家琨以自己工作室的一些年轻设计师为例,当他们总想要搞个什么的时候,他就问对方,如果是你家里,你搞不搞呢?对方说自己家不会搞,“那你为什么要给别人搞呢?”刘家琨认为,不一定不断添加才是自信,有时候舍弃反而代表了自信。“一个人要谦逊,他得有谦逊的底子,所以就不能表达出谦逊,而是表达萎缩。”

透过作品,刘家琨想要观察和思考的是创作者背后的心态与心境,他坦言,这是他是否尊敬对方的判断标准。一味想要证明自己的人,其实是很可悲的。“有些人就是平地就要翻跟头,翻给你看,证明他自己,可能翻得很高,你辛苦了,但是我不会尊敬他。”

在活动上,刘家琨表示,建筑师得先找到自己,找到以后再放下,而不是没有真正找到自己之前就把泡泡吹大。作为设计师,学习别人的手法容易,但能看到他者的品德和心态却非易事。“首先你要做一个这样的人,你才能做这样的建筑。”

“房子都是要毁掉的,但思想凝固了”

谈及什么是好建筑的标准时,刘家琨并不认为保存时间长久的就一定是好的建筑。他说2014年去澳大利亚时,一位教授带他去看自己认为的好房子,都是街角上一些不起眼的房子,但使用的人觉得很好用。

刘家琨认为,房子和使用者的关系很重要,“那些房子都没有很大很大,不是很显眼,但是都有一个立场。这让我体会到在时间中什么是好房子。我也不觉得一定是越长越好,那只是时间的一个维度,有点相当于物质存在的长久性。实际上,是时间中跟人的关系、精神等等合在一起,才好判断一个房子的好坏。”

一度,中国老建筑持续地拆,后来大家都不拆了,变成了怀旧的旅游资源,改成了盖。刘家琨指出,这种盖里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大家会挑挑拣拣,觉得这个值得那个不值得,但值不值钱的是古董商的概念,而不是对时间的概念。这样挑拣的过程里也会产生破坏性,他引述了作家阿城的观点,“历史是不能挑挑拣拣的。”

刘家琨长期以来坚持的建筑理念,是普利兹克奖评选委员会选择他的重要原因。颁奖词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正当全球建筑界努力寻求快速发展的社会和环境挑战的对策之际,刘家坤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方案,同时也歌颂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社区和精神身份。”

刘家琨出生于1956年,1982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于1999年成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至今仍在成都生活和工作。其代表作包括西村大院(成都,2015年)、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成都,2002年)、胡慧姗纪念馆(成都,2009年)等。他还写过一本名为《明月构想》的小说,带有强烈理想主义气质的反乌托邦色彩。

《明月构想》
刘家琨 著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4-3

在《贫者之美》一书的发布会上,刘家琨分享了美国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的一个小故事,以反映其对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沙利文临终前,有人急忙赶来告诉他,说他设计的房子要被拆了。沙利文很从容地回复,房子都是要毁掉的,但思想凝固了。“我想这句话表达了很深刻的道理,”刘家琨说道。

  • 记者手记|缅甸震后7日,我在曼德勒灾区被这些瞬间戳中
  • 欧股集体低开 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0.54%
  • 多地高规格推进足球名城打造,“点燃百姓对足球的热爱”
  • 美银证券:降华润燃气目标价至23.5港元 重申“中性”评级
  • A股银行年报“反向讨薪”情况如何?中国银行追索扣回超3000万,更多银行“沉默是金”
  • 美油周三小幅走高 市场等待特朗普新关税
  • 医保局专门提醒:药物服用完毕后,建议撕毁空药盒上的追溯码
  • 高端商场扎堆“进驻”广州,奢侈品牌能否南下找到新机会?
  • 华林证券投行收入大降83% 内控“三道防线”全面失守
  • 格局生变!新势力季度销量公布
  • 布鲁可的隐忧:去年下半年现增长乏力信号
  • 美国打“对等关税”牌惹众怒欧盟发声,多国誓言反制
  • 亚马逊发布新型AI模型 可实现浏览器内自主操作
  • 缅甸地震已致144人遇难,732人受伤
  • 光大证券:中国宏桥产品量价齐升支撑业绩高增 维持“增持”评级
  • 关键词: